X

水利物联网平台

发布日期:2025-07-30 浏览次数:43

一、产品概述

水利物联网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成了设备接入、设备管理、数据安全通信、消息订阅、消息转发和数据服务(存储、分析、过滤、解析、集成)等能力的一体化平台。它向下支持连接海量设备,采集设备数据上云;向上提供云端API,服务端可以通过云端SDK调用云端API将指令下发至设备端,实现远程控制,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支撑系统。


二、系统架构



物联网管理平台基于SOA的混合架构。将平台分解为多个服务组件,每个组件负责特定的功能,并通过实时消息进行通信。这种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。

松耦合:服务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进行通信,降低了服务之间的耦合度,使得服务可以独立地进行升级和替换。

平台架构主要分为以下几层:

数据层:负责数据的采集、存储和管理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收集水利数据,并进行预处理和存储。

服务层:包含多个服务组件,如数据采集服务、数据分析服务、数据可视化服务等。这些服务通过服务总线进行通信,并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供上层应用调用。

应用层:包含各种水利物联网应用,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、水资源管理系统等。这些应用通过调用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具体功能。


三、产品功能



公司物联网应用平台面向水利行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需求,构建基于边缘计算、设备管理、数据采集的服务体系。实现多协议、多平台、多网络、多地域设备快速接入,为大规模部署设备提供高并发、低延时管理能力。最新版本V3.1将统一视频接入底座、采集底座守护进程、采集任务管理中心以及针对当前时空数据库的预研究方案。


四、平台特色

1、具备水利行业全要素数据接入:支持水文、水资源监测;一体化闸门监测;管道水锤监测;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控制;雨量、环境、污染物水质监测。能够接入各种传感器(水位计、流量计、雨量计、水质多参数仪、渗压计、位移计、闸门开度仪、视频摄像头等)、遥测站点(RTU)、自动化控制系统(PLC/SCADA)气象预报等产生的海量、多类型数据。

2、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架构: 利用分布式存储、时序数据库、关系型数据库等技术,高效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结构化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(包括实时数据、历史数据、空间地理信息、视频流等)。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的写入、读取和查询,确保低延迟和高吞吐量,满足业务快速发展与用户高并发访问的需求。

3、应用场景广泛: 基于物联网(IoT)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智慧化管理系统,实现对水资源、水工程、水环境的全域感知、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。核心目标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、保障防洪安全及优化水环境治理。对水库、水闸、泵站、堤防等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,实现远程控制、智能调度、安全监测和运维管理。服务于灌区信息化、农村饮水安全、小水电监控等。


五、技术特点

水利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“全面感知、可靠传输、智能处理、智慧应用”的技术体系。通过构建“感-传-知-用”的闭环体系,显著提升了水情监测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、工程运行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、水资源调配的科学性与高效性,为新时代智慧水利建设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引擎。

1、泛在智能感知:部署大量多功能传感器(水位、流量、水质、雨量、墒情、闸门开度、视频图像等)及智能终端,实现对江河湖泊、水库闸坝、灌区渠道、水源地、水土保持区等水利要素的全天候、立体化、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测。

2、多模可靠传输:综合运用专线、4G/5G、LoRa、光纤、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技术,适应水利工程地域广、环境复杂(野外、水下、偏远) 的特点,确保监测数据在复杂环境下(如强降雨、山区)的稳定、低功耗、远距离、高并发传输。

3、边缘智能协同:在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部署边缘计算节点,实现数据本地化预处理、缓存、协议转换及简单规则告警,有效降低网络带宽压力与云端负载,提升系统实时响应能力和可靠性。

4、云平台强大支撑:基于弹性可扩展的云计算基础设施,提供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接入、存储、治理与管理能力。利用分布式计算与大数据技术(如Hadoop, Spark, Flink)实现对庞杂水利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。

5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:整合多源异构数据(监测数据、业务数据、地理信息、气象预报等),构建水利时空大数据中心。应用人工智能算法(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)进行数据挖掘、模式识别、预测预报(如洪水演进模拟、干旱预测、水质预警、工程安全诊断)及智能决策支持。

6、模型驱动与数字孪生:集成专业水利模型(水文模型、水动力模型、水质模型、水资源配置模型等),结合三维GIS、BIM等技术,构建重点流域或工程的数字孪生体,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映射,支撑仿真模拟、预案推演和优化调度。

7、开放共享与服务化:采用微服务架构和标准化API接口,实现平台功能的灵活组合与按需调用,便于与现有业务系统(如水旱灾害防御、水资源管理、河湖长制)无缝集成,并支持跨部门、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。

8、高可靠与强安全:设计多重冗余备份与容灾机制保障平台连续稳定运行。建立纵深防御安全体系,涵盖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主机安全、应用安全、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,满足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高等级安全要求。

9、可视化与交互体验: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展示(电子地图、图表、仪表盘、三维场景)和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(Web端、移动App、大屏),将复杂的水利信息与分析结果清晰呈现,辅助管理人员精准掌控全局、高效指挥调度。


六、典型案例

1、息县大别山一体化闸门监控系统


2、江巷水库信息化管理平台


3、安徽省建管小水电


相关产品推荐